动态信息 News

中国绿色金融:下一个重大发展机遇

日期: 2017-02-07
浏览次数: 75
2017 - 2 - 07

中国在未来五年中每年需要高达6000亿美元的绿色投资,这是过去20年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空气、水和土地污染带来的后果。


文/施博文 CFA Institut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2016年9月,中国与美国先后提交《巴黎气候协定》批准文书,承诺致力于减少环境污染。这是推动该协定生效的一个决定性时刻。但推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绿色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民间资本一起来做出改变。

  政府预计,中国在未来五年中每年需要高达6000亿美元的绿色投资,这是过去20年经济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空气、水和土地污染带来的后果。公开批准《巴黎气候协定》有助于推动公众对政府治理环境问题的积极支持,但更艰巨的任务是促进资本流向新的绿色项目。

  考虑到这一挑战的难度和所需解决方案的规模,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将引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

  支持绿色债券的发展高居中国政府治污规划的政策与监管议程之上。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成立了工作小组,并在2015年建议成立了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中国自此巩固了作为绿色债券发行国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已达2200亿人民币,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总量的40%以上,超过美国成为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

  同时,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下属专题小组开展了绿色项目界定、政策激励措施以及绿色债券的评级和认证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帮助中国人民银行建立了相关规范,包括绿色债券收益的管理和应用指导方针,以及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此外,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包括重点支持的绿色项目清单和政策激励建议。

  其他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也在制订其他类型绿色债券的发行指引。中国人民银行2016年向境外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开放国内银行间市场的决定,为境外资本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带来了新动力。

  中国政府明确了向全球投资者开放国内债券市场的需要,来促进经济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型,远离高污染行业。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已宣布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涉及六大重污染行业,如燃煤发电已被纳入试点。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望限制企业产生的污染量,并要求他们为碳排放配额支付费用。企业可出售未用尽的配额,而配额不够的企业可以购买碳排放权。虽然中国可能需要多年才能建立起一个具备一定规模且能有效控制碳排放的市场,但这一举措有着广阔前景。

  中国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挑战。目前,绿色债券市场机制不完善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全国和地方规划部门还需努力确保绿色项目真正有效地执行。另外,市场也需要一个能够促进绿色项目融资的法律和制度基础,以推动绿色产业的持续发展。

  投资者对提升环境风险披露的要求也得到了关注和处理。采用完善的评级系统和标准化的绩效衡量指标则有助于绿色产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和标准普尔已发布绿色债券评级体系,并计划引入其他工具来评估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情况。中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2016年12月,中债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推出中国首个绿色债券评级体系,构建了对绿色债券募投项目环境效益的定量评价标准和操作方法。

  随着绿色产业发展日趋成熟,各国政府也在利用财政杠杆来调节绿色金融市场。例如,美国政府对某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免税优惠;在欧洲,欧洲资产担保债券理事会一直在游说监管机构(包括巴塞尔委员会)降低绿色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

  而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目前对具备绿色金融领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本土人才的需求,致力于通过与金融行业各类机构的密切合作来培养该领域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包括环境和气候风险评估、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等。中国一些顶尖大学已经开设了绿色金融专业课与该方向的硕士课程,培养综合型绿色金融人才。

  全球投资者在过去的几年中越来越关注新兴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准则,以带动投资决策。在亚洲,这一决定投资价值的新视角变得日益重要,企业利益相关者和投资界都在深入研究ESG议题。

  CFA Institute一项针对全球2000位投资经理的年度调查充分印证了这一趋势。当问及在投资分析决策中如何考量ESG因素时,5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在整个投资分析决策过程中考虑ESG因素,38%的受访者称他们采用最佳的方式进行积极调整,36%的受访者则利用ESG分析来做排除筛选。这些结果反映出投资界日益明白,ESG这一新兴的标准极有可能成为公司管理和股东价值的晴雨表。

(来源:财新网)



News / 推荐新闻 More
2018 - 04 - 09
编者按“十二五”期间,中国银行业大力革新,经受了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一系列考验,整体发展平稳健康。其中,信息科技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力地支持了银行业务的跨越式发展。信息科技参与决策的层面逐步提升,与业务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信息科技投入增长显著,信息科技制度体系更加规范,架构管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和风险管理能力与进一步创新发展、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不匹配,有些已经触及当前银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须在“十三五”期间取得切实进展。业务战略与科技战略联动不足,业务部门与科技部门的协调互动还不够顺畅。对信息科技的认识和重视还不充分,对信息科技部门的定位仍不清晰,科技人员的职业生涯、绩效薪酬与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价值和贡献度还不匹配。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数据服务的机制、方式方法与业务发展和创新的需要还不够匹配。内部、同业和跨业的信息共享机制亟须建立。 本书开出了...
2018 - 02 - 05
编者语共建信息科技外包良好生态,促进各行业科技创新、稳健发展。《金融级信息科技外包商风险管理规范》标准编制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岁末年初之际,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科技审计分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中有关鼓励团体标准的法规和意见,正式启动了《金融级信息科技外包商风险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标准编制工作,与业内各界同仁达成了推动信息科技外包规范化建设和共建外包良好生态的共识。此前9月22日,信息科技审计分会曾组织召开“金融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管理研讨会”。研讨会当天最重要的成果是与会者充分认识到了金融行业信息科技外包服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分析了外包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价值点。本次外包商风险管理规范得到了近30家会员单位的参与和支持。会上,分会副理事长、规范编制组组长、华夏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李印波指出,编制本规范的现实意义是为促进...
2018 - 02 - 05
编者按: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科技审计分会是由从事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和审计相关的机构和人员自愿组成的,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批准成立的行业性、非经营性的社会组织。分会的宗旨是通过建立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和审计专业服务平台,共建、共享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和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为提升我国信息科技风险控制和审计专业水平,提升相关行业和机构的信息科技风险控制与审计水平,进而提升相关行业和机构的信息科技治理能力发挥积极作用。2016年12月22日,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科技审计分会在京正式成立。2017年12月22日是信息科技审计分会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分会成立以来已有来自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科研、院校、IT企业和社会团体等82家单位正式加入分会。分会理事会坚持“共同建设、共享服务、协同治理、依法营造信息时代我国行业、企业治理良好生态”的发展思路,把“全心全意为会员提供优质、增值服务,共同为各行业信息...
2018 - 01 - 28
编者按:近年来,数字技术变革带动我国金融创新不断迈上新台阶,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等数字技术改变了金融服务触达用户的成本和效率,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更好地了解客户、辨识风险成本和效率,提供不分时间、地点和方式的7*24小时全天候移动金融服务。可以说,有了技术的改变,今天的金融是不一样的金融。与此同时,移动金融的创新发展与应用安全也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随着国家《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出台,对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用户信息保护等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银行业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金融机构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需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依法创新、循法管理,推动我国移动金融科技安全、普惠发展。2017年12月1日,由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信息科技审计分会主办、中治研、梆梆安全承办的“金融级应用安全研讨会”在北京贵都大酒店成功...
--Copyright © 2005 - 2020 中治研(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地址:北京西城区金融大街广成街4号金宸国际3号楼6-1106
电话:+86 010-66216895
传真:+86 010-66216895
邮编:100032